

文化館
把「去學校開槍」真當玩笑 才是最大玩笑 2018-03-30 12:24聯合報 主筆室
藝人孫鵬、狄鶯夫妻之子孫安佐在美因涉恐言論被捕,狄鶯護子心切,一再說那只是一句玩笑話;就連作家顏擇雅也附和說孫安佐只是「開錯玩笑」,認為這個事件的教訓不過是要告誡孩子,有些玩笑是很危險的!
究竟這是否只是個玩笑,美國的法官最後將會做出釐清與判斷,但現在就以「開玩笑」試圖為這種言論開脫,恐怕心態上就對恐怖屠殺這種犯罪缺乏足夠的防範,及對於受害者應有的肅穆與悲憫!
其實,孫安佐不只是開了一句玩笑,如果只有一句話,美國警方或許小題大作了點,但從初步看到的訊息,他除了叫同學五月一日不要到校,因為他要去開槍之外,還詢問要如何買槍,警方投索其住處後還發現他的iPad裡有上網搜尋AK-47及AR-15兩種攻擊式步槍的紀錄。
不只如此,他的同學還表示,孫曾於2月攜帶一枚子彈到校,也曾在網路上秀一段自己頭戴面具、手持噴火器的影像。
許多人對前述兩款半自動步槍並無太多感受,但這款步槍都是大名鼎鼎的攻擊武器,前者是蘇聯二戰期間設計生產的軍用步槍,後者則是許多美國校園屠殺案殺手的最愛,可以輕易幹掉一間房子裡的所有無辜的孩子,而且它外形重量十分輕巧,很容易藏在袋子裡,不容易引起他人注意。
我們不妨如此設想,如果這幾件事情孫安佐只做了其中一件,或許可以將它當成所有美國青少年的生活日常,譬如,只去搜尋了前述款步槍,或只說了那句該死的「玩笑」,或是只問了同學如何買槍,或是只曾操作了一次噴火器,但孫安佐卻是這幾件事情都做了,它就絕不應以「不過是一個玩笑」的態度去對付!
具有反社會人格的人不一定可以事前就能看出其犯案的徵兆,去年十月犯下拉斯維加維大屠殺案的佩多克,曾經是美國國稅局的官員,後來自己開業做會計師並投資房地產,成了有豪宅、巨額存款還有兩架私人飛機的富豪,誰能預測他竟會犯下,在五分鐘內讓59人喪命,五百多人受傷的瘋狂屠殺案?
以佩多克的案例看,連一位看起來最不可能反社會的富豪都成了美國史上最嚴重屠殺案的槍手,難道只要是出身於台灣,甚至是藝人之子,就不可能是一位潛在的「孤狼」?這難道不是台灣社會典型的自我感覺良好症候群的發作?
從最直覺的角度去觀察,有多少人會開一個「我要去學校開槍的玩笑?不妨捫心自問一下,你會嗎?把這樣的「玩笑」真的當成玩笑,恐怕才是最大的玩笑!
本週議題的主筆者到底想要藉由這個事件論述一個什麼觀點。
婷瑛:我覺得主筆者除了可能想要藉由這個事件論述「玩笑不要亂開!開錯玩笑事情會很大條!」之外,孫安佐在開這玩笑之前就已經有為著到校開槍規劃的嫌疑,或許這是孫安佐本人對於持有槍支或是其他等等的愛好,我們不清楚也不了解,但是因他有這樣的行動規劃,導致他在開這個玩笑之後被懷疑,但也或許他原本並非真的是開玩笑,而是以開玩笑這個說詞來掩蓋他有這樣行為的動機。總而言之,「話不要亂說、玩笑不要亂開。」
博元:筆者藉由孫安佐事件想論述的是,「玩笑」,才是最大的玩笑。玩笑是指能讓人感到好笑、高興、滑稽的行為舉動或語言,相當於風趣。而孫安佐對於所謂的「玩笑」,完全用錯。正所謂「引火自焚」,有些事,有些話可以偶爾開開玩笑,但是對於敏感字眼用在敏感地區,並試圖欲以玩笑帶過,心態上是否太過僥倖?
怡君:M.E.湯瑪士出版的反社會人格者的告白裡面說:每二十五個人當中有一個反社會人格。
每個人都有反社會人格的基因,只是基因是顯性還是隱性。而家庭教育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父母過度的寵溺導致反社會人格的基因被加強。所以說孫安佐是這件事的犯罪者也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
至於把這樣的「玩笑」當玩笑的人,可能不了解事情嚴重性,不管在哪個國家說出類似於這樣的玩笑,後果都是非常嚴重的。台灣在鄭捷事件後,也有很多類似的發言出來,而這些發言的人都被移送法辦。在台灣這個不太發生恐攻的地方,都是這樣的處理方式了,更何況是時常有恐攻的美國。
茵蕎:筆者對於這件事用很認真的看法,看待這件事。如果這真的不是玩笑,那真的死傷又不知道多少人,當然防範是正確的,畢竟槍不是什麼安全的東西,而筆者強調玩笑的差別,有些玩笑,不能亂說或亂做,就像這一起事件一樣。
宸祥:我覺得是要提醒大眾有些開玩笑搞不好是真的,因為世界上的神經病真的是很多,搞不好你覺得他說的會是開玩笑而他是認真的,那就不好笑了所以還是不要亂開這類的玩笑。
毅庭:在講一件事情時需要深思熟慮,如果只是玩笑,何必做出許多製造麻煩的潛在因子,會做壞事的人,外表與行為不一定看得出來,而是他的思維是不正常思考的,一般人不會去想到的,他卻想到不是非常好的點子,就是很可怕的計畫,也可說偏激,為何會偏激,也許在成長過程中,發生了某個令人感到重大的遭遇,才導致這些想法跟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