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除方便之惡 2018-05-23 00:33聯合報 鄭朝陽

      「中熱拿一杯!」「焦糖瑪奇朵好了!」很多人的一天都從咖啡開始,「開工咖啡」也好,聚會聊天也罷,外帶咖啡得來速,台灣一年喝掉超過28億杯咖啡,其中多數是外帶杯。

       外帶咖啡、手搖冷飲製造驚人的紙杯與塑膠杯垃圾,它們的去向不是焚化爐,就是河川、海洋,不僅增加排碳、暖化地球,同時也可能成為肉眼難辨的塑膠微粒,透過食物鏈回到你我的腸胃裡,成了「方便之惡」。

       要讓人們願意做環保,不外乎顧及「方便」與「經濟誘因」兩大因素。儘管現在自備隨行杯買飲料會便宜個3、5元,但當「方便」強過「經濟誘因」,要人們做環保確實有點難。

什麼的誘因才夠強?要嘛就是錢多到吸引人,要不就立法規定,讓人們不跟著做環保,荷包就失血,也就是「以價制量」的概念。如何除掉外帶杯這行之多年的方便之惡?有人發明了可完全分解的塑膠容器,但即使如此,分解時也會排放甲烷,惡化溫室效應。

       台灣這兩年有幾場有吃有喝的大型活動裡,攤商不再提供外帶杯和拋棄式餐具,而是引進餐具租借的社會企業,讓活動散場後不再有驚人的垃圾,也給了年輕人新創產業機會,日前吸引香港環保團體前來取經,但規模還太小。

       德國人想到台灣早年公賣局的米酒押瓶費制度,結合Youbike「甲地租、乙地還」的概念,這兩年由民間業者嘗試用回收塑膠做成耐熱的「押金環保杯(Recup)」,消費者外帶咖啡時,多付一到兩塊歐元(約台幣36至72元)使用環保杯,並下載官方App,找尋參與這項計畫的咖啡館和商店,就能退還杯子、拿回押金,同時再享有約零點三歐元的優惠折扣,達到外帶杯減量目標。

       全德國參加這項計畫的商店已近800家,人們手上造型簡約、有設計感的押金環保咖啡杯取代了傳統紙杯,一年為德國減用廿八億個外帶杯,也免除咖啡客忘了帶隨行杯的困擾,重點之一是杯子不必洗就能還,實在方便。如今押金制在德國的耶誕市集、啤酒節等市集、活動中蔓延開來,連到超市買瓶裝可樂也要押金,藉此鼓勵回收。

       可以想見,光靠人們的環保信念和小折扣,已不足以成就更全面的環保工作,除方便之惡,政府和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可以多動動腦!

​     為了減少一些塑膠微粒透過食物鏈回到你我的腸胃裡,我們應該用何種「經濟誘因」促使大家參與環保工作。請嘗試著針對某個企業設計一款減少塑膠用量之作法。

    婷瑛: 在這外帶咖啡、手搖冷飲得來速的時代,驚人的紙杯與塑膠杯垃圾對環境帶來極大的汙染,為了促使大家自備隨行杯購買飲料,減少紙杯、塑膠杯的使用,可以在消費上利用集點的方式吸引消費者環保,例如:「當消費者自備環保杯買飲料時,可以集一點,集滿五點可以免費一杯(可使用寄杯的方式,這免費的一杯必須自備環保杯,若忘記自備環保杯可以現場購買環保杯)」。

    自備隨行杯對於某些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在賣家方面可以使用一些對環境污染不大的容器。在2015年LOLIWARE推出「可以吃的杯子」,以可食用海藻製成,如塑膠般堅固,甚至可以製成可食用的吸管,此產品不需要經過特殊處理,就算流進海洋中,也能夠自然溶解;Biotrem為在2012被成立的品牌,推出可食用的「麥麩餐盤」(成分為麥子的外殼(也就是麥麩)與水融合並加熱加壓後,成為輕盈、結實的有機材質)僅需 30天就能自然分解。

若要讓全世界的消費者都自備環保餐具是有難度的,不如從賣家下手,推廣使用可以自然分解的餐具,這或許會比用經濟誘因促進消費者自備環保餐具環保還來的有效率。

參考資料來源:

讓免洗餐具達到環保極致:喝完飲料吃吸管,吃完午餐吃盤子2018/02/08

波蘭農夫研發可以吃的「麥麩餐盤」:全天然、30 天可分解,熱銷歐美 12 國 2017/11/13

 

博元:以價制量,米酒押瓶費制度,結合Youbike「甲地租、乙地還」的概念,由民間業者用回收塑膠做成耐熱的環保杯,使用環保杯,並下載官方App,找尋參與這項計畫的咖啡館和商店,就能退還杯子、拿回押金,達到外帶杯減量目標。

 

    怡君:政府聯合廠商接受客製化訂單製作專屬自己的環保用具,並跟每個企業(餐飲業、服裝業……)進行合作,將每筆交易實名化,看哪個人或哪個家庭一個月的使用環保用具最多跟購買塑膠製品最少,下一個月進行3000元補助(水電費可抵3000元之類的)商店裡面商品就用散裝的,用多少取多少,一樣不提供容器,民眾必須自己準備,如果沒帶的話,可付押金跟店家索取玻璃瓶,使用完畢交還給店家取回押金。

 

茵蕎: 只要拿自己自備的餐盒和杯子,去餐廳或飲料店就可少個5元。這樣人們也可能因為可以少5元就自備餐盒和杯子,覺得划算。

 

宸祥: 自備環保杯,飲料減五塊。

 

毅庭:針對統一企業方面,在許多包裝都用塑膠,改用環保紙類進行包裝,例如設計出如樹木中心死去的木質部般可隔絕空氣濕氣的紙類,設比較硬且不容易潮濕的紙類,而且回收的紙類經壓扁,還可用來做家具,這也是幾年前有用回收紙類做家具的新聞運用的例子。

© 2023 by Name of Site.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Facebook Social Icon
  • Twitter Social Icon
  • Google+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